崖柏常见的赏玩种类包括手串、把件、文房件、根艺、根雕等,其中作品完成难度最大的,对工艺要求最高的,当属崖柏根雕。

崖柏根雕的审美和标准

崖柏根雕,是以国家级珍稀植物崖柏为原料进行创作的根雕类别,由于崖柏存世量少,形态自然天成,肌理炫美,色泽奇妙,油性硬度俱佳,故被推崇为根雕第一材质。从根雕角度而言,崖柏形态奇妙,可塑性强,色泽借用转换之处极多,硬度大,香味好,被推许为“根雕第一材质”,绝非浪得虚名;从根艺角度而言,崖柏或扭转盘旋或折叠蜿蜒,身为乔木类植物却由于艰难环境的赋予,具备了藤类植物的天然属性,在造型上奇妙万端。崖柏源自天然,如能加上人的巧妙构思,结合历史文化因素,塑造出的人物雕刻品,是天人合一,造化自然的呈现,也是人类创造力和艺术感的结晶,传世传承的艺术瑰宝。

以倦勤观之,根雕入门难度较高,进阶难度极大,对于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,基本的要求是对于专业基础理论、常用木料、常用雕刻工具的熟练掌握,进一步是对于雕刻专业知识和相关艺术常识的掌握,乃至对于中国传统艺术,包括字画等类别的广泛涉猎和融会贯通。其水准层次也因此有了从学徒到匠手到大师的境界差异,水准之高低,非唯手熟,而在于厚积薄发,存乎一心,是一个从见根是根,到见根不是根,再到见根是根的一个逐步进阶。每个层级泾渭分明,难度极大。根雕较之寻常木雕,又多了一层要求,就是对于材质的天然取舍和形态利用,是先有材料后有构型,而非先有构型再选材料,讲求天人合一,道法自然,三分人工七分自然乃至更悬殊比例为佳,其自然天趣与艺术创作乃至历史文化的结合,促成了优秀根雕作品的诞生,真正实现雕百年文化,刻千年历史。

关于崖柏根雕的品鉴标准,倦勤曾经专门撰文,提出了十大标准,包括意境、形态、雕功、色泽、香味、肌理、完整度、油性、年份、特色等。这个标准可以供大家在欣赏审美时参考,但也有朋友说到,标准太多,不太好判断。其实这十个标准,大概分下三类:形态、色泽、香味、肌理、完整度、油性、年份、特色这八个标准是从原料的角度考察根雕作品,属于基础层次,是最为清晰客观的标准;雕功则是从工艺水准的角度考察根雕作品,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标准,是技巧层次;而意境则是最为主观,也是难度最高、要求最高的标准,是精神层次

基础材料的考察,都有相对细化的标准,按照那八个指标逐步看来,清晰可分。但技术层次的标准,就相对难以判定和模糊。必须要指出的是,雕工与雕功,相似却又不同,雕工和雕功都体现做出作品所需要的技术素养,但雕工更多是指工艺和技术,雕功更多体现能力素养方面的要求(具体到崖柏根雕,经常会看到一些作品,雕刻得十分细致,乃至花鸟鱼虫全堆积到一件作品上,这是沿海省份的一个特色雕刻品类,其工不可谓不细致,其难度不可谓不高,但这个雕工与雕功是完全不同的两层意思,其方向与纯正的根雕方向南辕北辙)。    崖柏根雕最重要的特质是道法自然,尽量保留崖柏的自然形态和肌理,在实现作品意图的前提下,完整度越高越好。但那种极尽繁复的雕刻手法,虽然耗时耗工,但倦勤认为,就不能称为“崖柏根雕”,而成为了纯粹的木雕炫技,失去了其自然天趣和收藏价值。

人物雕刻是雕刻中最难的一个范畴,也是最具历史感和存在感的范畴。动物、花鸟等雕刻相对简单,神兽类的雕刻因为缺乏标准,而随意性较大,人物雕刻基本都是取材生活,形象不管是弥勒、老者、寿星、文士等,都是来源于生活中人物形象的投影,如果雕刻不好,哪怕是卖菜大妈都能看出来不像的地方。当然,也有朋友说艺术的升华,来源于元素的剥离和抽象,但就算是毕加索,一开始也是扎扎实实的把写生练好,才有后来的衍生和升华。没有艺术基础和素养的抽象,那就不是升华,而是四不像.

崖柏根雕的审美和标准

就拿最常见,也是人物雕刻中最常雕刻的题材——弥勒而言,通常情况下,学徒三个月,能学会把头部基本敲圆;三年大概能雕刻还过得去的弥勒佛像,但要真正心到手到,从心所欲的雕刻出禅意丰满的弥勒佛像,非十年以上功力不能达到;真正大师级的师傅,虽然有某些类别是特别突出的,但常见题材都能够自如转换,游刃有余,而且在很短时间就能抓住材料的特性,敲出让人叹为观止的毛胚雏形。倦勤玩紫砂时,曾对比观察过周桂珍大师和一位普通工艺师制壶的整个流程,周桂珍大师整个过程一气呵成,流畅如行云流水,节奏感极强,每一个细节都清晰不失连贯,而那位工艺师制壶,明显感觉过程拖泥带水,缺乏连贯性。这个不是用一句但手熟尔能概括的,而是几十年磨砺和研究,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,存乎内而发乎外,化蛹成蝶。

人物雕刻中,其实每个题材能做到极致,都可以流芳传世。但平均而言,就初学者进阶来看,相对弥勒佛是最为容易上手的题材,但易学难精;罗汉、达摩、文士、观音、仕女等题材是相对较难的,其原因就在于雕刻雏形易,开脸到位难,体现神韵难,营造意境更难。很多朋友由于自身雕刻的不足,通过其他的方式(如灯光、背景、底座、小配饰等构造场景)来补足,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方法,但从雕刻而言,实打实的素质,还是要靠一刀一凿体现,如果雕件本身不过关,始终是难登大雅之堂。

说到意境,这个指标是最为抽象,最难评价的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在不同人看来,雕件的水准高度,似乎是没有固定标准的。但字画抽象吧,有标准;瓷器抽象吧,有标准;古玉难懂吧,也有标准...标准并非是明文一字一句,而是在行家眼中美丑的泾渭分明,是传承演进的约定俗成的审美情趣。作品如果能够在雕刻本身之外,赋予人想象的空间,审美的延伸,情怀的陶冶、文化的传承乃至禅修等意境的升华,那就是水准的体现。